许世友白马关大战胡琏7天7夜,以后胡琏一听许世友之名就不战而退
3个集团军、12个整编师、约25万人。这是顾祝同在徐州手里的牌。
3个集团军、12个整编师、约25万人。这是顾祝同在徐州手里的牌。
先说东北那档子事。眼看着那边的节奏好不容易顺起来,他忽然把帅给换了,把陈诚推上前台。表面看,他是“又来了”,横插一脚,搞得一锅粥;可实际上,催他下决心的,不在沈阳,也不在北平,而在太平洋对岸。援助这东西,说到底是带线的风筝,人家的钱就要听人家的话。那时候人家一
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——国民党上将胡琏。胡琏戎马一生,参加过北伐,也参加过军阀混战,曾经在石牌要塞上与日寇浴血奋战,也曾经在淮海战场上与粟裕“斗法”;孤悬台湾岛外的金门曾经是他“建功立业”的福地,也成了他不堪回首的伤心处。胡琏一生追随蒋介石赴汤蹈火,征战无数,死
1974年台北的一处宅邸里,一张三代同堂的全家福被定格下来,照片中央端坐的胡琏笑意温和,两侧是两位夫人,儿孙们环绕周围。
今天研究金门之战,守军兵力规模是一个绕不开的坎。如果连敌军兵力规模都搞不清楚,还谈得上什么了解敌情。敌情不明,还 怎么研究和决定作战行动?
2019年6月22日,金门岛起了一阵风,天也不算蓝也不算灰。胡琏的后人胡敏越和胡敏珍拎着两罐泥土,从陕西一路折腾到了这里。普通人不会惦记这一天,对他们家来说,不普通到了极点!那是胡琏去世42周年的祭日,一家人不远千里,只为了纪念牌下撒点乡土,也不知道谁能懂这样
1965年冬,台北阴冷的湿气直往骨头缝里钻。白崇禧坐在书桌前,抚着一张发黄的战役地图,嘴里轻轻念出两个名字:胡琏、张淦。随行医生听见,好奇地问:“到底佩服他们什么?”白崇禧摆手:“各有各的厉害,外人只知道表面。”
以第一野战军向西北进军,负责歼灭马步芳、马鸿逵 等部以及胡宗南集团一部,解放并经营陕、甘、宁、青、新五省, 其中一部则准备入川;
他冲出来,看到的不是血,也不是火,是一地碎瓷片。一只景德镇的碗,碎了。那是他从大陆带到台湾,唯一的一件家当。一个碗而已,有什么大不了的?兵荒马乱的,死人都不算事,一个碗?
二次大战中,美军战略轰炸机B-29最威名赫赫,但山姆大叔给了老蒋没有呢,不得而知。那是战略轰炸机,国民党军队实际上用不着。B-25是中型轰炸机,有个绰号叫空中堡垒,反正当时人们就这么叫它。就轰炸的威力而言,“野马”就是小儿科了,也许是先让“野马”出来打个“前站
当蒋介石的“哑铃战略”压向山东,粟裕的华东野战军面临生死考验。1947年5月,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孤军突进孟良崮。这位“御林军”统帅犯下致命错误:弃用美式重炮登山固守,又因平日骄横导致援军迟缓。华野27万大军血战三日,用刺刀劈开岩石缝,最终全歼这支“五大主力”
1949年10月17日前,胡琏在汕头部署67军、19军和兵团部向舟 山开进之后,即乘飞机到台北向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请示报告。
夜风正大,几堆火并不能驱逐寒气,到了下半夜,值班的人在微弱地喊一、二……一、二,多数人都蜷缩在冻硬的泥土上,长吁短叹之声随时可闻。此时此地的人,是顶贱价的人,也都在精践自己,或者说是“贱价出卖青春。”
1948年12月15日凌晨两点,双堆集外围的夜色阴沉到伸手不见五指,一道并不显眼的车灯突然亮起,紧接着,一辆美制M3轻型坦克慢慢掉头,逆着溃军的洪流向南移动。坦克里坐着的正是被蒋介石捧为“常胜将军”的胡琏。车体轻微颠簸,他压住肩口传来的刺痛,低声吩咐随行警卫:
1949年10月期间,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漳厦战役的胜利,而这次大捷,不仅让三野第十兵团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,更是让叶飞倍受鼓舞。
胡琏在双堆集眼见无法挽救战局,便决定再飞一趟南京,当面去向蒋介石讨要援军。12月7日,就在胡琏登上飞机之时,送行的黄维握住他的手,郑重地说道:“伯玉,你去了之后,就不要再回来了。”
1976年端午节,中国台北一户人家,饭桌上热闹非凡。家人正低头夹菜,忽然传来老者的一声吩咐:“小越,去书房把我的笔和纸拿来。”
毛主席在看到第三野战 军副司令员粟裕、代参谋长袁仲贤和副参谋长周骏鸣10月28日,给10 兵团叶飞司令员和陈庆先参谋长及福建省委并报中央的电报后,心情沉 重,于29日亲笔以中央军委名义致电各野战军和各大军区:
彼时,时任台湾“国防部长”俞大维刚刚结束对前沿阵地的视察,准备在餐会上训话,不过是申明此次赴金门是奉了蒋总统之命,向守卫在大小金门、马祖、大二担诸岛屿上的国民党军将士表示慰问。
干部提 前一线指挥,应强调干部随队;强调战斗密切协同,15日晚没有主要团 的干部上岸,如遇敌顽强就糟了。